眾所周知,
日本的拉面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食物,
長年累月下來,
竟也演變出有日本特色的食物。
面的軟硬程度、湯底的濃稠程度,
說起來還真是一套一套的!
甚至關于吃面,都有儀式感。
像個老司機一樣吃面
日本著名的神經病導演伊丹十三在1985年的電影《蒲公英》當中,講述了年輕的渡邊謙,向一位研究了40年日本拉面的老司機,請教正宗的吃叉燒拉面方法。
喜歡的可以嘗試一下,嘻嘻:
來,我們可以看到畫面左手邊的這位渡邊謙先生,看到拉面抓起來就準備吃,一轉頭卻發現老司機安如磐石。
他不禁向老司機發出了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:究竟是先喝湯,還是先吃面?
不是先吃面,也不是先喝湯,是先看、先觀察。
????吃個拉面還要像老中醫一樣望聞問切?
是的,這是對拉面的一種儀式感:
對,把你的目光投射在那三片豬肉上。
把你滿滿的愛傳達給豬肉了之后,你終于可以開始吃面了:
你不僅要用目光,還要用行動,去告訴這碗拉面你的喜悅之情:
用筷子輕掃面的表面,然后把那被你注射了滿滿愛的豬肉輕輕夾起來,泡進碗右邊的湯里,讓豬肉沾滿湯汁,再跟它好好道歉。
????道歉什么?
道歉你沒第一口吃它呀!
這個時候你終于可以開始吃面了。
記得吃面的時候一定要用你那裝滿了水的眼睛,含情脈脈地看著豬肉。
在吃面的時候要時不時夾一點醬菜進口中,以豐富面在你口中的層次感,最后再喝湯:
以上動作重復三遍。
最后,你就可以小心翼翼地夾起,那片從一開始就被你泡進湯里的豬肉,在面碗的上空輕輕地彈三下:
將豬肉送入口中,最后記得微微上升你的顴骨、輕輕咪起你的眼睛、緩緩勾起你的嘴角,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,深藏功與名。
每個人對美食的熱愛,其實不僅僅是停留在舌尖上的記憶。
更多的是某年某天和你一起吃這碗拉面的人,跟你在覓食的道路上走走停停的人——那些場景和那些人,才是和美食結合在一起的味道。
比起“如何吃才是最正宗的吃法”、“我這樣吃是不是吃錯了”之類的擔憂,全情投入地去吃,才是對食材、食物、制作者的最大尊敬。
在嘈雜的背景音中吸溜吸溜的吃一碗拉面,這應該是對一天努力工作下來的自己,最好的犒勞了~